手机版/客户端  |  沂蒙信息  |  业务电话:13371266811
资讯中心
  当前位置:首页 -> 涪陵资讯 -> “临沂造”工业产品加快走上国际大舞台

“临沂造”工业产品加快走上国际大舞台

发布时间: 2024-05-23 13:13
 榨菜“香飘海外”,藿香正气口服液“传承出海”。新能源汽车出海乘风破浪,己二腈、PET高分子等新材料角逐全球市场……一批又一批“涪陵造”工业产品加快走上国际大舞台,共同标注了涪陵制造业新优势。

两江福地 神奇涪陵 产业强区 创新高地

“推动制造业实现更高水平开放,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。”据涪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该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,通过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产业科创高地,全力打造现代化渝东新城主引擎和主城都市区重要增长极,正加快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支点,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勇挑重担、争当排头兵。

数年砥砺奋进,涪陵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开放实现了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。去年,全区进出口总额实现173.5亿元,居全市第6位;实际使用外资2024万美元,同比增长16.8%。

同时,涪陵以开放为引领的制造业实现了更高质量、更强动力、更优效率。去年,全区规上工业产值2471亿元、居全市第2,工业增加值771亿元、居全市第1,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%。

如今的涪陵,正以开放创新打造制造业新优势。

主攻产业大招商 开放环境持续优化

今年4月初,涪陵区举行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开工投产仪式,现场签约项目40个,协议投资367.25亿元。签约项目突出新质生产力,涉及先进材料、新型储能、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,为涪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
“大项目纷沓而来,大企业接连落户的关键在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。”据涪陵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以上海玻芯成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玻璃基芯片产业化项目为例。该项目此前已辗转全国考察10多个城市,涪陵最终胜出是因为在与企业前期接洽阶段,涪陵高新区预先腾挪出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用地,保障项目建设的同时亦能同步生产,从而帮助企业抢夺“市场空窗期”。

长涪汇·涪陵城市封面

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对内对外开放的前提。近年来,涪陵坚持招商为要、服务为本,通过聚焦市场主体的痛点、难点、堵点,持续优化“服(涪)到位、零(陵)距离”营商环境,强化“懂你”招商、产业链招商,把涪陵变成了亲商、安商、富商的乐土。

强化产业链招商,涪陵分析研判先进材料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、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等8个产业方向,梳理聚酯、纤维及复合材料、轻量化部件等16条产业链,完善产业图谱和企业“填空卡位”台账,推动“招引一个企业、培育一个集群、形成一个产业”, 掀起了重构“2349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热潮。近3年,涪陵已实现引进百亿级工业项目8个,2户企业上榜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,9户、12户、11户企业分别上榜全市百强企业、百强制造业企业、百强制造业民营企业,数量均居全市前列。

强化“懂你”招商,涪陵统筹招引和服务、落地和培育、存量和增量、当下和长远,做好“最先和‘最后一公里’”文章,助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。“一产业一链长一顾问一专班”定制合作方案,“一企一专员一策”服务企业,持续实施“专精特新”、小巨人、独角兽、上市企业梯次培育和数字赋能计划……多措并举之下,涪陵推动实现了招引企业“老树发新枝、新树深扎根”,累计培育百亿级企业6户、市级工业“双百企业”34户、市级领军和链主企业10户、数量均居全市第一;美心翼申成功上市,打破自2010年以来全区无新增A股上市企业局面。

与此同时,涪陵还聚焦外资招商专项行动,贯彻落实《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(2022年版)》,去年全区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户,合同外资1014万美元,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,成功承接1户服务业类外商直接投资企业。

主攻产业大招商,持续优化开放环境,涪陵正加速形成上中下游衔接、大中小企业融通、中外企业互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筑优平台强支撑 开放能级显著提升

走进涪陵区龙头港,千吨级大船依次排开。一艘满载高分子新材料制成品的货轮正从码头缓缓离岸,驶向长江下游。作为长江上游的核心枢纽港之一,龙头港是目前5000吨级船舶常年可抵达的长江最上游港口。

鑫源汽车

这里在今年又将迎来新的利好消息。通过完善进港铁路、粮食进口口岸等功能,龙头港正在加快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综合物流基地。据涪陵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进港铁路专用线已实现投用运营,并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至钦州铁海联运班列,全面实现“铁公水”多式联运。

龙头港的不断迭代升级,是涪陵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制造业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涪陵全面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和服务功能,扎实筑牢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根基。

截至目前,全区已形成1+5+7+N开放发展体系。即由1个开放口岸,5个国家级开放发展平台(涪陵综保区、榨菜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、船舶海工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、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)、7个市级开放发展平台(涪陵高新区、白涛新材料科技城、重庆自贸区涪陵联动创新区、重庆市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示范园、重庆市加工贸易示范区、重庆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、重庆市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),还有近200户常年有实绩的市场经营主体,共同构成的开放发展体系。

平台支撑实现示范引领。持续建强的榨菜类、船舶海工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,去年全年实现出口榨菜1.8万吨,出口额1.67亿元,分别增长8.4%、11.3%;全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1.15亿元、增长12.5%;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评全市内外贸一体化“排头兵”企业。

作为涪陵区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,涪陵综保区在获批全市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示范基地的基础上,去年再获新绩: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9.4亿元;规上工业产值27.64亿元,同比增长41.38%;营业收入139.21亿元,同比增长9.45%。累计签约引进项目10个,协议产值34.5亿元,协议进出口额14.79亿美元。

筑优平台强支撑,不断提升的开放能级,正让涪陵形成陆海联动、内外统筹、多向互济的开放发展新格局。

开放口岸、平台和市场主体多重助力,截至2023年底,该地区外贸依存度达到10.7%,比5年前增长2.8个百分点。

创新驱动促转型 开放动力不断增强

快一步开放,便领一步先机。涪陵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,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一路向“新”而行,持续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活力。

“这两年,我们加强了对创新技术、创新质量、创新能力、创新生产等方面的投入,相关技术和产品实现了工业化生产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”作为早在2021年就把新能源汽车出口到东盟的涪陵车企,鑫源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以来,公司陆续投放10款新产品到市场,其中重磅产品——全新纯电平台开发的鑫源E3与鑫源E3L,上市即上量,获得市场的认可。实现1—4月出口额同比增长了80%,开拓新市场客户30余个。

涪陵龙头港 摄/马天龙

在涪陵,创新的力量不止于此。据涪陵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,该区工业发展已翻起滚滚热浪、传来喜讯连连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瞄准前沿新材料、生命健康、绿色低碳等方向,涪陵已迭代构建“1238”产业科创体系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:截至去年底,全区R&D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.35%,全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%,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.3%。

创新平台愈发坚实。扎实推进涪陵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级高新区,慧谷湖科创小镇引进新型研发机构16个,科技竞争力综合排名跃居全市第五,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全市第一。

创新主体加速培育。15户企业获评全市企业创新奖、数量全市第一,重庆华峰自主创新的国内首个尼龙66全产业链绿色制备技术实现产业化并入选全市十大科技进展,通过“产业研究院+产业基金+产业园区”方式推动理工清科MOFs材料在涪孵化4户科创企业,靶向引育科技创新人才426名、创新团队41个。

数字创新持续深入。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,加快数字赋能产业提质增效,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,积极融入全市“芯屏端核网”全产业链发展,参与“满天星”行动计划,引育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,建设长江软件园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,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。

涪陵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 摄/何乾健

创新成果日益丰硕。全年实现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06项、增长15.7%,新增质量知名品牌21个。新登记技术合同512项,成交额达36.3亿元,居主城新区第一。

创新驱动加快转型,开发动力不断增强,涪陵正加速形成平台孵化、主体培育、成果转化的制造业科技创新生态。

数说开放成效>>>

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RCEP市场。截至去年底,全区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、RCEP国家、东盟10国进出口总额分别达77.6亿元、74.9亿元、42.4亿元,分别增长8%、32.8%、91.9%。

引导区内有实力的企业“走出去”投资建厂、参与国际竞争。截至去年底,全区对外直接投资5335万美元、增长579.6%,总额居全市第3位。

赞助商广告位